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一枚金牌

作者:朱蓉 录入:夜莺 来源:原创  时间:2023-5-29 17:23:34 点击:

一枚金牌

(配图来自网络)

    封存了几年的相册早想打开,可我始终未敢打开。

    昨天翻开找一张照片时,第一眼就看到父亲年轻时做军人的一张照片,明明想看,瞬间又翻过去。马上再翻回来时,泪水已不自觉地滚落下来,失控的我视线早已模糊,思绪万千,往事一幕一幕清晰浮现,越想克制越似在眼前……     

    父亲出生在民国十五年,在勤劳的祖父母呵护下幸福生活。天有不测风云,在父亲十岁那年春天,疟疾夺走了爷爷年仅四十六岁的生命,一家八口人的生活担子全压在了奶奶一个人身上。奶奶是同龄人中脚缠得最小的女人,在那个年代,谁的脚缠得最小谁就最漂亮,就是好姑娘,相貌再俊俏都不算漂亮。这小小的脚站都站不稳,真是弱不经风,还带着七个孩子,怎么生活呀?奶奶决不示弱。虽然脚小,干活也不落后于男人,这可能与她的出身有很大关系。奶奶三岁就没了娘,是继母把她养大。没娘的孩子早当家,家务活农活样样会干。

    奶奶的七个孩子中只有伯父成家了,奶奶领着大伯二爸,大姑二姑到地里干农活,让伯母在家做饭洗衣照看爸爸三姑和四爸,最小的四爸只有三岁。伯母把饭做好,十岁的父亲就提着筐子给奶奶和伯父他们送饭。父亲十一岁就开始放羊。那时村里住的人少,周围的树木植被都是原始的,因没人拾柴火,林草茂密 经常有狼出没。父亲放羊时,常常有狼冲进羊群叼小羊,他虽然年纪小,却毫不畏惧,与狼进行殊死搏斗,没有一只羊被狼叼走过。十来岁的父亲白天放羊经历太多,睡到半夜常有噩梦惊醒。尤其是狼吃小羊。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好几次半夜喊:“狼!狼!.....”把我们都惊醒了。

    没有上过一天学的父亲,小小年纪就很有眼色,看见奶奶一个小脚女人干活困难,回家自觉去给牛和驴铡草,但这样的日子也没能过多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暴行。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父亲小小年纪踊跃报名参军,部队首长见他年龄太小,鼓励他:在后方帮助老百姓干活照样是支援抗日。好不容易熬到十六岁,父亲独自奔扑抗日前线,连队指导员见他身体瘦小,就留他在身边当警卫。父亲鞍前马后,一有空就给马弄草吃,战争年代兵荒马乱,到处硝烟弥漫,要经过重重困难才能找到些草。后方也是物资紧缺,人能吃上都很不错了。1945年8月14日本鬼子投降了,八年抗战胜利了,八路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蒋介石背信弃义把枪口又对准共产党,父亲义不容辞又加入到解放战争的大潮中,那时的父亲已十八岁了,历练成了一名铮铮铁骨的硬汉,成为一名机智勇敢的通讯兵。

    连年战争不但物资紧缺,通讯设施就更不用提了。消息来源多数就靠两条腿获得。有了紧急任务,通讯员首先要准确无误把信息传达出去,这一仗能否打赢,通讯员的责任重大,部队首长看准父亲是当通讯员的一块好料。为了把消息送出去,父亲好几次冒着生命危险,在枪林弹雨、炮火连天中穿梭,他的左耳朵就是被炮弹震聋的,始终无法治愈。表现突出的父亲多次受到部队首长的赞扬。

    新中国成立时,父亲还在四川跟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父亲被组织派去到江油县做军代表,和起义部队和谈。起义部队共有一个师,以团分散住区,一个团派三个军代表,父亲他们仨的团住的是当地老乡的阁楼。军代表和老乡一家住一楼,起义部队分住二楼三楼。父亲告诉我们,有一天早上起床,他们仨在小镇上转悠,听到路旁的人在议论:前边有一个军人躺在不远处的血泊中,身上有好多刺刀捅得伤口,父亲跑去一看,此人正是他们的团首长。其中一个团在昨晚背叛了,把派去的军代表全都杀害了。仨人听到此消息,掉头回去观察所在起义团的动态,起义团表面看起来很平静,没有什么变化,只能慢慢观察。父亲他们镇静自若,丝毫不敢露出半点疑虑。怎么能熬到天黑呀!父亲给我们讲到这儿时候,我们姊妹几个鸦雀无声,表情紧张,我的手心里都捏出汗了。父亲说他们哪有心情吃饭,先出去观察地形,一旦起义团兵变,怎么突围处去?哪里是最好隐藏的地方,能保存实力回归大部队?原来,起义兵团所住阁楼前只有一块稻田,周围再没有好藏身之地,一马平川,走大路最不安全,万一有人背叛,他们仨是跑不掉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跑进稻田,保存实力,与起义团抗击寡不敌众,只会飞蛾扑火。看好地形,吃过饭,天色已晚,他们就和老乡摆龙门阵,驱逐睡意警惕防范。一有动静,父亲仨同老乡先抽掉阁楼的梯子,再协同老乡一家跑进稻田躲藏。摆龙门阵直到子夜过后一点多钟,隐约听到另一个起义兵团背叛的厮杀声,父亲仨所在起义部队安然无恙直到天大亮也没任何动静。终于又躲过了一劫。

    四川解放后,一九五二年,父亲转业到延长县七里村油田采油队。在七里村油田采油队工作的父亲经常替工友上夜班,把白班让给工友,因为工友有个身残体弱的老母亲无人照料。有时采油出去车坏半道,油箱漏油,父亲帮司机就在油箱旁挂了一个玻璃瓶用吸管把油吸出来代替油箱,这样做就是一会要给瓶里注油很麻烦,可吊瓶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却给寂寞的夜和辛苦上夜班的石油工人添加了悦耳的音响。

    父亲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奖状被我和弟弟小时候从帆布箱子取出玩过,奖状上有的盖着七里村油田党支部的大红印章,有的是四川石油管理局的大印。奖品中有一个是真丝短袖,还见过一套绒衣,父亲穿有点大,后来让大哥穿了。

    由于父亲爱岗敬业,努力拼搏,采油技术很过硬。1956年四川龙女寺、南充两个探区布探井10口由于技术人员不足,要从胜利油田、延长七里村油田、甘肃玉门油田抽调技术人员,父亲作为延长七里村油田技术人员调往四川南充。1958年3月,女2井、充3井相继喷油,探井天然气越发噴射强烈,一次父亲带几个徒弟刚登井架,天然气就像出堂的炮弹,熊熊燃烧着,瞬间把登梯前的人化为灰烬,父亲和其他学徒遍体鳞伤,头肿得眼睛都睁不开,医务工作者把病人悬在空中做治疗,父亲脸上留下一道永久的疤痕。

    四川石油管理局组织了石油大会战,会战中涌现出了好多劳动英雄,其中就有父亲。四川石油管理局为表彰石油工人先进生产者,举行盛大游行  会,父亲和“铁人”王进喜同骑高头大马胸佩大红花走在游行队伍最前边。不管在哪里,父亲都非常努力,很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1960年,因年迈的奶奶失去了生活能力,老家没有人承担奶奶老年的生活问题,父亲接奶奶去四川途中,奶奶晕车休克,不得已,父亲只好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返回老家侍奉奶奶敬孝。       

    父亲热爱生活,更热爱自己的家乡。父亲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老家,十年如一日,把一腔热血又譜洒在家乡的每一户村民中,每一块田野上,每一条道路上……回到老家不久发现左邻右舍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聊天中了解到,原来是村队长工作热情不足,社员会上,他对村民说:”慢慢干,忙什么?打得粮多了还要出粮钱!”这样下去怎么行呢?村民吃都吃不上,蒿草长得比庄稼都高。队长最终撂下担子不干了,父亲心急如焚,不怕人笑话,拾揽的把队长当上,带领村民开荒种地,多打粮食。父亲常说:一年庄稼二年性命,温饱解决了再去搞经济。

    冬天农闲,父亲发动社员广积肥,把村口,路边牛驴拉下的粪便让村民都拾回来交到队上过斤秤根据数量记公分。这样来年田里的肥有了庄稼就有好的长势,能高产。耕地没有牛,父亲在农闲时带上两个社员到关中平原买秦川牛,春天地解冻了,有地有肥有耕牛,庄稼一定能种好,获得大丰收,社员就不缺粮食吃。吃饱饭才有精神干活。牲口过冬也有粮草,解决了冬天去石马科放牛的困难。麦秆玉米秆成了牲口冬天好吃的粮草,一冬下来牛驴吃得膘肥体壮,生下小牛犊,来年又是队上一批好的经济收入。有了钱,生产规模就能扩大,经济也搞活了,村民的生活富裕了,家家户户过年都杀一头猪,又能吃又能卖。看到村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父亲心里再不慌了。没想到,原来的队长为了给父亲脸上抹黑,故意装可怜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打发出去讨饭,邻村人笑着说你们村里还有讨饭的?父亲肚中能撑船,还怕几只小雕虫?      

    最让父亲头痛的是娃娃们没学校念书。每天早上,村里的娃娃们早早起来跑到其他村上学,夏天还过得去,冬天天寒地冻,尤其是下了雪,一步三滑,娃娃们的安全就没保障。父亲下决心给本村成立学校。没有教室租村民的,记得我们和老师共处一室,一个教室五个年级。给现在的孩子讲此事,他们当作天方夜谭!最让我难忘的是上学不出报名费,都是队上支付一切开销。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在本村念书,哥哥姐姐没有我和弟弟幸福,要跑到五里以外村子念书。村小学的成立解决了适龄儿童上学困难,村民拍手叫好。       

    父亲很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适龄儿童到学龄期及时进校读书,村里再也没有文盲出现,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本村有学校,娃娃们就不愁没地方读书。教师待遇高,教学质量就上得去,好多教师争着要来我村教书。冬天的农民比较闲,父亲带领社员新建学校,一冬打了三孔窑洞,教师也有了办公室,学生教室也宽余了,再也不是教师学生共处一室,五个年级混在一起上课了。        

    父亲工作虽然很忙,大队书记兼小队队长。可从来没有忘记对子女的教育。六七十年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有些地方正常的一日三餐都很难办到,更不要说零食水果什么的了,可我们村在父亲领导下基本都能吃到,只是白面少些,杂粮、当地水果是不会缺的。上学的笔墨纸砚虽没有城里娃娃的好,白道林纸还是满足供应。 妈妈每赶一次集,走时让大黑驴驮一口袋洋芋,到集市上一卖,随即又到百货公司买上些道林纸,再打上二斤煤油,一两包火柴,然后拉着毛驴回家,走得实在累了才骑一会毛驴。妈妈心疼毛驴,那个年代,它是庄稼人最好的运输工具。妈妈买回来的白道林纸就是我们的作业本,不管数学,语文都是它,姊妹六个除了小弟没上学,我们五个大的都抢着自己给自己折本子,生怕自己折得少了,三十张纸一扫而光。记得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吗,我只用过两个买的格格本写作业。

    父亲很慈祥,有时却出人意料的严厉。他从来不打骂我们,但姊妹几个都很怕他,也很听他的话。他细心又耐心,对我们姊妹几个总是说服教育。 可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大弟比较调皮,有一天他说漏嘴了,蹦出一句难听话,在一旁烧火的父亲听到后,站起来往大弟跟前走去,只见他没有任何表情,一把抓住大弟的衣领大声说:“你再说一句!”大弟不以为然地又说一句,小时候的我很乖巧,眼看事情不妙,吓得不敢出声。父亲看见大弟那不服气的样,上去就是一巴掌,大弟还不示弱,开始和父亲呛嘴,这下更惹恼了父亲。父亲找来一根妈妈缝衣服的针,挑大弟的口唇,鲜红的血立马冒出来,这下大弟不得不认错。父亲对我们疼爱有加,可一旦我们有错,必究。

    父亲既是严父又像慈母,记得有一年的冬天,父亲去县城开三干会,回来给我和姐姐买了扎头发用的天蓝色塑料辫绳,还给姐姐买了一双刚兴起的兰花呢绒袜子。上高二时,我班有几个女同学不上了,星期六,我回去告诉父亲:”爸爸,我也不想上学啦,回来给家里喂猪贴补家用 。”父亲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感动得我眼泪稀里哗啦直往下流。如今,我们姊妹几个扬眉吐气,生活蒸蒸日上。幸亏有这么个好父亲啊!

       一枚金牌

    公社书记杨文学经常下乡,时常来到村里找父亲交谈队上事情,碰到饭时就在我家吃点便饭,还总要放一角钱四两粮票,父亲退让再三,总是说:“粗茶淡饭而已。”那时,杂粮多细粮少,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村在全公社就算条件好的村落。杨书记很认可父亲的工作成绩,在村民会上当众推举父亲当大队书记,父亲由小队长升成了大队书记,责任更加重大。两个自然村是一个大队。其中另一个村人口多姓氏又复杂,南来北往的都有,贫富差距大。怎么办?有的村民饭都吃不饱,水也喝不上,尤其冬天,牲口没粮草吃,饿得皮包骨头,村民下沟挑水喝。父亲看到这种情形,立即召集支部成员,研究水上塬问题,统计人口年龄,十五岁以上六十五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都到河里背石头。时代造英雄,人定胜天,缺资源的时代哪来的运输工具?记斤称挣公分,背石头,箍水池。方案确定好在离除夕只有的两天时间开始背石头。记得除夕那天,十二岁的我也在背石头的队伍中,背着三十来斤重的石头蹒跚前行。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公分就是社员的命根,大大调动了社员们背石头的积极性,经过十多天的苦战,终于背够了箍水池的石头。那年的春天来的比较早,正月初六那天,和煦的阳光暖融融地照耀着大地,大队部院子里人声鼎沸:”箍水池了!我们有水喝了!”社员们呼声一片。水上塬所需水泵和钢管都是经过公社书记杨文学和父亲申请县农机局资助,多次交涉才答应。那时候说是资助,其实就是批准申请钱还是要花的。在干部群众大家共同努力,下吕家原村吃水问题得到了解决。        

    要致富先修路。村民一年种下的农副产品由于交通不便无法销售,过年过节购置货物也很困难。我们这条塬共有八个自然村,修一条通往县城的路非常重要,把这条路修好了这八个村子都受益,父亲为了修这条路耗费了半生精力。起初,父亲召开村民大会,让大家各抒己见,把最有效的措施拿出来,怎样能最大利益化,尽量不伤耕种面积。本村村民工作好做,难缠的是邻村村民思想通不过。扩大的村民会议邀请了邻村村民,邻村的代表跟父亲吵得面红耳赤,手指头都指在父亲鼻尖上死活不同意,父亲说路修通了大家都受益,你村地大多在塬上,路修通了收种都能用拖拉机运输,省力省时,其他村子只是出行方便,最受益的还是你们。商量不成,只能通过上级部门引导执行。1973年春天,公社书记亲自指挥现场,县公路段测量员测量好准确数据,开工修路了。部分人暗中作梗,不让按测量数据修,怕损伤耕地。路面达不到一定标准,弯度也小,经过一个月抢修,路修成了,只能走北京吉普、农用车、四轮拖拉机。就这样的路面也方便了八九个自然村,拓宽了村民的经济和生活来源,村民受益,逢人就夸这条路修好了,耕种方便了许多。             

    在父亲90岁那年,恰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党中央习主席给抗日英雄们每人颁发了一枚金牌,还奖励一万元人民币,并安排一名子弟就业。父亲拿到金牌和一万元人民币,激动得老泪纵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虽然父亲去世已七周年,每当我看到这枚金牌,如同看到了父亲。父亲的英魂和熠熠生辉的金牌永远同辉。

作者:朱蓉 录入:夜莺 来源:原创
  • 上一篇:一碗槐花饭
  • 下一篇:万年青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