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无悔的青春

作者:思源 录入:思源 来源:原创  时间:2020-2-20 11:28:39 点击:

——李贵生的农业科技人生写真

白全安

李贵生,一位英俊而充满书卷气之人,如他的网名:我是你的春天,秋天你再来;

一个敢于同命运抗争、积极追求梦想的人;

一个在科技之路勇于探索、获得诸多荣誉的人;

一个默默无闻,在农业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2019年陕北大地寒风习习满山褐黄时节,我走了李贵生办公室

“最近听说有很多农村老人从苹果树上摔下来住院了,于是我就想研究一架牢固而又方便上树摘苹果的梯子,力争明年能投入使用。”正两眼盯着显示屏,眉头紧锁的李贵生对我说道……

 

 玉汝于成出寒门

上世纪70年代,在子长县南沟岔镇双牛湾村,一个全家人期盼已久的男孩呱呱出世,因为前面几个都是女孩,当家中终于有了一个男孩时,那种欣喜和视如珍宝的心情,大家是可想而知的,外婆给他取名为“贵生”。

春去秋来,李贵生偏锅锅另灶灶的溺爱中渐渐长大,但从他记事,陕北北部持续干旱,庄稼颗粒无收,虽然家里有个“能人”石匠父亲,但全家常常是粗糠淡饭,吃了上顿没下顿,渐渐揭不开锅了。看着家中一张张饥饿的面孔,李贵生父亲李明时毅然决定“走南路”。

“走南路”,类似“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是陕北近代史上时间跨度较大、牵涉人口较多的迁徙。延长统称这些“走南路”的人“上头人”。他们大都是些能工巧匠,勤奋吃苦,为延长当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想起当年迁徙离家,亲人离,痛苦流,外婆依依不舍情景,李贵生禁不住眼泪汪汪······

父亲李明时在子长县时,就是一个十里八乡有名的碫磨人,他碫的磨少则用三年,多则用五年仍然磨面拉料用起像新的一样,人畜都不受累,特别好用。在乡亲们眼中他是响当当的“有本事人”,也是许多农村妇女翘首期盼的人——她们一定要在自己家的磨碫了的第三年头上,再碫一次,如果等不到他,就是等到第四、第五年也可以。

因为父亲的精湛手艺,李贵生一家流落到延长后,没有被分配到偏远乡村,而是被幸运地安排在城关三大队。初到延长时,家中一穷二白,母亲从队上借来两斗已经发霉的高粱,全家人才不至于断了口粮。由于家中人口较多,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最难熬的是冬天,两三个妹才能拥有一床被子。半夜时分,屋外狂风怒吼,屋内姐弟们瑟瑟发抖。衣服常常是补丁加补丁,姐姐穿过妹妹穿不再流浪度日,父亲在西山洞的山上打了窑洞,才使全家人真正地安定了下来,后来又在西滩坬硬是用自己一个人的双手一块一块箍起了三孔石窑。那时候城关村的许多老户大多都还住着土窑洞

父亲憨厚实在而又勤快的性格,赢得了人们的称赞,很快与左邻有舍融合在一起。他乐于助人,技术好常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资助和收入。后来,石磨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姊妹们谈起父亲的碫磨技术,父亲那一把锤头、一把钢钎,依然心酸而又回味悠长2013年,父亲李明时永远地走了,享年80岁。李贵生回乡探亲,遇到认识其父亲的人都不由的交口称赞他的手艺,无不流露出惋惜之情。李贵生写了许多缅怀父亲的文字在《回乡偶闻》中他这样写到:天高云淡水长流,野岭荒山尚有村。家翁仙逝无觅处,坊间再无碫磨人。

由于重男轻女,日子过得再艰难,每次做饭,母亲都会在蒸篦边上蒸一块拳头大小的白馍馍给贵生吃,姐妹们只有吃糠饼、玉米团子的份妹妹则每次都会着贵生乞求:“哥哥,哥哥,给我吃一点,给我吃一点嘛。”尚不懂事的贵生,只是将沾着玉米团子的白馍馍边,掐给妹妹吃。

虽然在溺爱中长大,但目睹过家中艰难的李贵生,暗下决心,一定要跳出农门。尤其听闻二叔家孩子考上高中专以后,更加激励他一定要上高中上大学。为了梦想的实现,他特别勤奋,年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梅花香自苦寒来。1993年,李贵生不负期望,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兽医专业,圆了他上大学梦想。自此,注定了他与农业工作的不解之缘。

走进大学校门的李贵生,自知生活不易,带着干咸菜,着针线顶针,一顿菜分作两顿吃,衣服、袜子破了自缝自补。学习中,认真钻研知识,既是班干部,又是学生会干部,同时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1995年,还在大学学习的他,调研延长县七里村乡杨旗村牧业发展情况,撰写调查报告——《致富引路靠头羊》,荣获西北农业大学团委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二等奖。”

 

畜牧系统的佼佼者

 

20世纪90年代的陕北农村,退耕还林政策实行前,大家畜仍然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政策鼓励下,猪、羊、鸡、鸭等家禽饲养,呈逐年上升趋势,动物家畜防疫工作更加繁重。但当时是事业单位的畜牧兽医站,干部职工工资实行差额预算,有时连基本工资都难以保障,不少年龄大些的业务骨干,陆续脱离单位业务工作,全县动物家畜防疫工作体系呈现“网破线断人散”状态。

19967月,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李贵生,被安排在延长县畜牧兽医站工作,承担文秘和业务工作。成了一名真正的“三农人”——农村孩子,上了农业院校,被分配到农口工作。

那时,交通条件较差。为了按时完成工作,李贵生经常坐班车或骑着摩托车早出晚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时月回不了家,常常饥一顿饱一顿,半夜时分吃饭是常事,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

有一次,在安河乡芙蓉村下乡,下午两点钟才吃早饭村干部将他安排在一农户家吃派饭。

“妈妈,我也想吃。”吃饭时,一个满脸灰土的男孩,靠在门框上乞求。李贵生瞬间想起小时候的遭遇,毫不犹豫地拿起一个包子递给男孩。这户农家,家徒四壁,脏乱不堪。女主人给他热了几个昨天的包子,端上来一张褪了色的茶饭盘子,里面放着一碟咸菜,一壳红色辣椒面。

 “我男人几年前就了,我和娃相依为命。今年根本就没有收成,给连件像样衣服都买不起,都不想活了。”女主人泛着一蜡黄,满愁容地对他说。

 这顿饭,李贵生几乎没吃什么。离村时确认过这家情况,李贵生心情更加沉重,不敢想象偏远的安河乡,竟然还有这么贫穷的农民。“这件事更加激励了我,下定决心一定努力工作,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更多贫困百姓。李贵生感慨地说。

在他的艰辛努力下,由他直接负责的安河、罗子山乡的31000多只羊、18000多家禽和4000多头牛、马、驴、骡,每年都按时进行防疫接种。在沿黄流域七条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作中,他出色地完成了生态流域内家禽家畜、动物养殖规划和牧草种植任务,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2001,李贵生被任命为罗子山乡科技副乡长除了主管罗子山乡25个行政村的动物防疫工作,还承担全乡3000亩果园管理工作和秋季新增梨果建园任务。在全县推行果园“大改形”技术工作中,他带领乡上果园服务队,宣传技术政策,组织和帮助农民开展修剪、改型、梨果建园,样样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仅仅15个月的工作时间,成了时任乡党委书记田涛走到哪里都称赞的好榜样

2003,延长县全面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李贵生调任刘家河乡科技副乡长。一项独特而艰巨的任务——“黄牛改良”,落在了他的肩上。

针对闲下来的产肉少、生长慢的秦川牛,李贵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优秀的“利木赞”和“西门塔尔”肉牛品种的冷冻精液,与当地秦川牛配种,改良秦川牛。如此,既可以解决新品种的适应性,又能大量改良当地黄牛品种,提高农民的养牛效益。

在刘家河乡任职三年期间,他多次组织培训培养农民配种员32名,建立12个配种站,改良配种成功14800头次,实现经济产值1776万元,成为刘家河乡重要产业。通过辐射带动交口、郑庄、安沟、郭旗、黑家堡等乡镇,建起了黄牛改良站;同时对部分奶牛场奶牛进行了冷冻精子配种,取得了良好效果;示范带动了全县的黄牛改良发展,促进了全县肉牛产业发展。期间,勤奋、刻苦的李贵生,还发表了数篇关于畜牧养殖的科技文章,并获得了兽医师任职资格。

哪里畜牧工作最为需要,哪里就有李贵生的身影。2007年元月,李贵生奉调回县城,担任延长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主管养殖大户生产和全县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时,延长县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依然处在“网破线断人散”状态。

针对现状,局长王玉斌向县领导汇报,争取资金。李贵生在全面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做出了设计、规划,恢复全县各级兽医站和防疫员;维修张家滩、七里村、交口、罗子山、安沟、黑家堡六乡镇兽医站;新建安河、南河沟、雷赤、郑庄兽医站;为各站配备电脑、冰箱及防疫设备,全面恢复全县动物疫病防治体系。

一次下乡检查时,李贵生发现防疫员在给村子里十几头猪打完药之后,针管里的药依然满满地,难道他手里拿的是“神器”?在责问才知,防疫员害怕防疫不当引起猪死亡承担责任,反而把这种不当的做法当作经验,私下相互推广传播。李贵生非常生气,立即汇报局长。很快,召开了全县防疫大会,对部分防疫员进行了严厉通报批评,并进行了相应处罚,确保了防疫工作全面顺利进行和畜牧业的生产安全

 

 

技术推广的带头人

 

2006年的一天,刘家河乡西苏家河村口,路旁,一条条横幅醒目地写着“发展农村能源构建和谐社会”等宣传标语。现场红旗招展,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延长县推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大会正在这里中召开因为刘家河乡在沼气池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各位领导请看,这是我乡干部李贵生用两个通宵做成的沼气模型。”乡领导、党委书记旺手里拿着一个沼气模型大声介绍。大家细看才发现,这个用纸箱做出的模型惟妙惟肖,模型展现的正是参观时看到的猪圈,厕所,沼气循环池。就连猪圈里地面压力口和进料口都一清二楚。掀起地面的“建筑层”,显示的是地面以下的沼气池的构造和循环池之间管道的排布。更加神奇的是,圆形的沼气池也能将顶部掀起,露出了沼气池内部的结构和循环原理。李贵生一一详细讲解,参观的人都豁然开朗,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沼气现场的总结会上,县委副书记李吾明感慨地说:“我们不仅希望所有的干部要向李贵生学习他那种钻研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精神,更希望全县能涌现出更多的像李贵生这样的好干部。”

做这个模型,领导会前并没有安排,是李贵生主动完成的。试点推进会后,李贵生声名鹊起。乡领导都对他们的干部说“看人家李贵生,一个大学生能有如此工作积极性,咱们的干部为什么做不到呢?”更有一些领导告诉他,县委书记杨霄办公室桌子的台历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李贵生。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科学合理施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但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初期,很多群众习惯“多施肥,多增产”“水大肥勤不用人问”“跟着感觉走,自然定量”等错误施用肥方法。如此长期施肥,不但没有提高产量,反而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多发,土地板结,作物产量不升反降。

为转变这种错误、落后生产方式,延长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2010年初向全县全面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这一年,李贵生被任命为延长县农站站长。

上任伊始,李贵生和同事们日夜奋战在第一线,没有节假日,不分昼夜,风雨无阻,仅用40天时间,就建起了土壤化验室和安排开展11块试验田同时规划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2015年,完成了全县54万亩耕地的测土配方施肥等级划分, 523414肥效试验”。念义沟、岭上、鱼见、下驿、火焰山、古渡甸、赵庄、白家角等乡村,实施配方施肥整村推进,共计3000多亩试验示范田,成效显著。整村推进配方施肥全面覆盖,施肥增产率达到了12%—28%,增产平均超过15%,有些谷子示范田,增产率达到30%,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民增产增收。

“就这个后生,人家用了40天就建起了实验室,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一位省站督查领导至今依然对李贵生赞口不绝。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3年,延长县测土配方科学技术成果荣获延长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延长县农技站升格为延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凉水岸的花椒,胡家村的葡萄,佛光的酥梨,火焰山的辣椒、红薯,享誉延长县域内外,深受人们青睐。延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李贵生的带领下,将火焰山红薯在全县推广种植,先后建立了3个育苗基地,全县种植达一万多亩。同时,利用各种网络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延长农特产品一度供不应求,红薯卖出了羊肉的价格。从2015年至2018年,每年直接增加产值达四千万元以上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只有经常性总结,才能取得更大胜利。每次技术推广,李贵生都会总结反思,他撰写的《延长县火焰山红薯大棚育苗和田间栽植技术》,在《农业工程技术》杂志发表,为红薯大棚育苗和田间栽植制定了可行的标准

2010年至今,李贵生任职10年期间,科技创新不断,深受好评。如:通过反复试验,发现陕北当地育成的牡丹花品种,在五月花期之后,通过埋入土中、强行休眠花期、八月底再露天培育的办法,可使脱光叶片的牡丹很快重新发芽,并在十月一前后再次开花。这一规律的发现,获得了2014年度延长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张杂谷”系列示范推广种植,亩产达800公斤,增产11.4%,且米质优良,深受种植户好评“双垄沟播全覆膜”技术,使延长县玉米产量由原来亩产500斤,稳升至800,个别百亩高产创建示范点产量突破了1000公斤(吨产)地膜洋芋和玉米间作套种试验示范,使洋芋亩产达1300多公斤,玉米亩产在250—350公斤之间,比单纯玉米种植每亩多收入1000元以上。

2016年,他又通过多次对巨菌草的调查研究,实证了在我县境内巨菌草产量与灌溉次数呈正相关关系,撰写并在《农民之友》杂志刊发了论文,完善了延长县巨菌草栽培技术2017年至2018年,采用县财政补贴兑换回收废旧反光膜的办法,共回收反光膜1041吨,减少反光膜对环境的污染,在全省开创了先例

2019年,种子管理站、能源办并入延长县技术推广中心。在李贵生带领下,大家不辞艰辛,跑遍延长的村村落落,收集林檎、小红果、曲曲枣、糖高粱等老古树和农作物品种,完成了种植资源调查工作同时为了广大贫困户能进一步增收脱贫,不遗余力的进行发展壮大延长县特色农产品——火焰山红薯的选育和推广工作。

在许多人眼里,文凭只是个获得铁饭碗的敲门砖,像李贵生这样工作成绩斐然,已经是非常出色了,也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不需要提高学习了。但李贵生并不满足于这些,依然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他认为文凭是一个人学识水平的证明,也是一个科技工作者提升自我应该具有的追求。2014年,李贵生利用工作之余参加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农学课程的函授学习,取得了本科毕业证

二十三年的风风雨雨,二十三年的积极探索,二十三年的艰辛付出,李贵生奉献出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但他无怨无悔,依然在农业战线奋斗,依然有更大梦想。

无疑,延长农业科技发展史,会深深地镌刻“李贵生”三个字。



作者:思源 录入:思源 来源:原创
  • 上一篇:月光下的遐想
  • 下一篇:一个数字一个人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