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百世劝人以书,教子须读了凡

作者:南国 录入:南国 来源:原创  时间:2019-6-20 20:49:13 点击:

百世劝人以书,教子须读了凡

国学笔记之:——读《了凡四训》有感

《了凡四训》一书系明代袁了凡所著教育子女之书。袁了凡原名袁学海,此人虽天赋聪慧,学识渊博,但早期受《易》命之学影响,一直未有成就。后来得到栖霞山高僧云谷禅师点化,改名了凡。袁了凡勇与命运抗争,修身养性,德才兼备,最终修成正果,成为集道,儒,佛于一身的著名思想学者。他在此书中的名句:“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被后来的弘一法师,曾国藩等视为至理名言。

《了凡四训》一书也被视为国学中教子的首选之书。 《了凡四训》在开篇中,引用了韩愈的诗句:“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他将自己的一生经验总结成书,用来教化自己的子女。由于此书引经典古,举例贴心,思想高远,深受人们喜爱,就被百世流传了下来。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篇:一:立命之学;二:改过之法;三:积善之方;四:谦德之效。不过笔者却认为此书应该正看反读。因为人有了谦德,才会积善,积善之中方能改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终才会处世立命,结为大果。 

《尚书》云:“满招损,谦受益”。《了凡四训》第四篇中也认为:“天降斯人,惟谦受福,未发其福,先发其慧”。他认为谦逊其实是开启智慧的体现,凡天降大任将来要发达的人,在未发达之前,一定要让他学会谦德,才会开启他的智慧。又说:“彼气盈者,必非远器,发无受用”。意思是说,自傲狂妄,无谦无德之人一定不会有大的成就,就是一时意外的发达了,也会受用不起,迟早会出事倒霉。

第三篇,积善之法是本书的重点。所谓善,则是指的大善,即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事,性格操守等。袁了凡用了十个具体的例子,总结出了作人先要明白的八个道理。一是要辨真假,二是要辨曲直,三是要识阴阳,四是要明是非,五是要匡偏正,六是要知满亏,七是要尊大小,八是要识难易。并告诫子女:“为善不穷理,枉费苦心,无益也”。穷就是穷究,明白,懂得的意思。但是如何能够真正明白懂得这些道理呢?文中又结列举了具体的十种做法。一是要与人为善,二是要爱敬存心,三是要成人之美,四是要劝人为善,五是要救人危机,六是要兴建大利(有利于大局的事要积极发起和参与),七是要舍财作福,八是要护持法正(遵纪守法,维护社会正义),九是要敬重尊长,十是要爱惜物命。袁了凡认为普通人人性一般是丑陋自私的,“乡人善者寡,不善者众,善者在俗,亦难立足。”所以不光要自身明道理,辨道理,修身养德,还要积极教化众人,“匡正而辅翼,其功德最宏”。人若“玉之在石,掷弃瓦砾,雕琢圭璋”,意思是人人本来都是有优点的,如果不进行品德教育,就会成为像瓦砾一样的废品,用心教化成功了就会成为像圭璋一样名贵的美玉!

《了凡四训》第二篇改过之法认为。一个人如果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不要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唯我独尊,而是要时常反省改过。要始终保持着三心,即:羞耻之心,敬畏之心,勇敢之心。发现自己有了过错,也要从三个方面彻底改正,一是从事情上改,二是从道理上改,三是从内心上改。“相由心生,相随心改,舍旧图新,则获福而远祸”!

立命之学中,袁了凡着重讲述了自已一生的经历和深刻感悟。引用了《尚书》“天难湛,命靡常”,“惟命不于常”。得出了:人的一生功名幸福是由自己努力才能得来的,这一定就是个圣贤之人;人的幸福听由天命的,就一定是世俗之见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读了《了凡四训》,家长一定先会比照自己,因为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很多人在抱怨现在的教育出了问题,孩子们普遍自私自利,互相攀比,甚至有了校园凌霸,自闭自杀的现象。岂不知百分之八十的原因和根子都是家长的问题。“父不良,子必奸;母不贤,儿岂善”。“育人先省己!”,无论父母还是老师,如果自身操守不严,德行不坚,何谈育人济世。所以笔者认为:做人先学谦德,处世多读圣贤。

虽然古代教育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但从小对孩子进行德行教育的观点永远是一致的。古代国学教育的贤德理论和现在社会的文明,和谐,法治理论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现代文明大力发展的今天,古代国学教育经典《了凡四训》还能倍受世人推崇!

百世劝人以书,教子须读了凡

作者:南国 录入:南国 来源:原创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