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散 文 >> 内容

悠悠“粽”情话端午

作者:王海兰 录入:夜莺 来源:原创  时间:2022-6-3 13:45:05 点击:

    悠悠“粽”情话端午

(此配图来自网络)

      五月的田野,草木葱茏,五月的河畔,棕叶飘香。端午——中华民族流传千古的传统节日,在麦黄杏熟的时节,飘着浓浓的生活香气,向我们款款走来。

      我的家乡在陕北,听老辈人讲在他们的奶奶的奶奶以前,就有过端午节的习俗。至于源于哪朝哪代,因何而形成,却是众说纷纭。总之,做为一个民间的传统节日,已经在这片黄土高原上流传了很久很久。

       在陕北,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家家户户都开始泡软米、洗粽叶、煮粽叶,为包粽子做准备。 粽子是陕北人过端午节的美食,包粽子几乎是每家每户端午节必做的一件事情。许多人家都是自己包粽子,有的用软大米、软黄米和红枣一起包,叫两米粽子;有的用三片粽叶扭成一个漏斗状包出来的,叫三角粽子;有的用四片粽叶交替插成一个长型锥桶包的,叫牛角粽子。翠绿的粽叶,包裹着浸泡的颗粒饱满如珠玉般的软米,动作娴熟的女人三下五除二就是一个漂亮的粽子,整齐地码放在锅里,上面用一大块鹅卵石压实,上火开始煮,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水气上下翻滚时,改慢火浸煮,经过浸泡、渗透,使每一粒米每一颗红枣都能充分汲取粽叶上的精华,粽子特有的芳香气味就会四处弥漫,只要闻一下那香味儿就能让你流口水,这也是粽子有别于其它食物的绝妙之处。

      陕北人豪爽、大气、热情,陕北的粽子也如陕北人的性情一样,那一个个牛角粽,个大、量足、不花哨,但却以其独特的芳香吸引着你,美美的咥上一个,大快朵颐,满口留香,那真叫一个过瘾。

      小时候的记忆总是令人难忘。母亲每年都会给我们包大软米粽子,粽叶奇特的清香,包裹着金黄软糯的米香,再加上甜滋滋的枣香,混合而成的粽香,那是专属于端午节的味道,是多少人一辈子难以割舍的端午情结。

       难忘母亲当年手把手教我包粽子的情景,先拿两片粽叶旋转打成一个带尖的筒状,交替着一片又一片的插粽叶,然后往里边装枣装米,反复几次装满为止,把粽叶捋平包严压实,捏紧粽叶朝一个方向一扭,捏出漂亮的三角形收口,抽一根马莲缠两圈绑紧才不会散。母亲边包边说:“包粽子和做人的道理一样,要有棱有角又有形,不光要有好看的外表,还要肚肚里面有东西才行。”长大后才明白母亲的话很有道理,做人要有自己的个性和内在修为,否则会一事无成。母亲不仅教会了我包粽子,还教导我如何做人。后来,我也是这样手把手教女儿。

悠悠“粽”情话端午

      每年的端午节,父亲都会早早起床去山里拔一捆带着露珠的艾草,回来给家门上挂一些艾条,剩下的扭成艾藥,夏夜用来熏蚊子,还给每个小孩子耳朵上也挂一片艾草,艾草的清香味儿,顿时让人神清气爽。父亲还挑回来一担山泉水,让家里人都洗脸洗眼睛,说洗了可以眼明耳聪,头脑清醒。这时,母亲才把焖了一夜的粽子锅打开。哇!那浓浓的、香香的粽子味直往鼻孔里窜,等都等不及地想要吃,剥开粽叶咬上一口,糯糯的米粒入口即化,香香的味道直沁心底。每到这个时候,母亲就会不停地提醒:慢点慢点,小心枣核卡在喉咙里。是的,粽子真的是太香了,要不是有母亲的提示,很有可能会连枣核一起吞下去了。吃粽子的时候,父亲会喝一杯雄黄酒,还会将那雄黄酒在我们的耳背后面、脑门上、手腕、脚腕处抹一点,说这样就不会被毒虫咬伤了。吃不完的粽子用刚刚挑回来那冰冰凉凉的山泉水泡着,那时候没有冰箱,这就是最好的保存方式,一天换一次水,能放好几天都不会坏,大热天的从外面回来,吃上一个冷粽子,比现在吃一个美味的冰激凌都要爽口。那时候虽然大家都会包粽子,大小品种都差不多,但邻里之间还是会互相送粽子,那种感情厚道而又淳朴。包粽子的技艺代代相传,我想端午节的习俗和包含在粽子里的文化也一定是这样流传,才会历经千年经久不衰的吧。

       端午不仅仅是一个节日,还是一种爱的传承。端午节这一天,母亲会给我们穿上绣有五毒图案的肚兜,还会用彩色丝线搓成个花绳绳,拴在我们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说这样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这些花绳绳一直要从五月端午戴到六月六才能解下来,要么丢在外面让小鸟叼走,要么丢进小河里让水流冲走。还有用彩色花布和绸布缝制各式各样的荷包,里面装一些山里采来的中草药,在端午节当天给我们戴上,别的小伙伴看到了还故意笑话我,说难看死了,其实我明白他们是嫉妒我、羡慕我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好母亲,能给我们做各式各样的好玩意儿。母亲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叮嘱,这些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习俗,是为了防止小孩被一些有毒动物侵害,可以一年四季都不会生疮害病,也不会被蚊虫叮咬。长大了才明白,其实都是父母对子女的一种保护和满满的爱。端午是一个充满温馨和关爱的节日,情亲的陪伴和牵挂,解读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内涵。

      一个节日不足以丈量我们生命的长度,但用心走过的日子,会刻录生命中的每一撇,每一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同样值得我们回味。从小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爱,深深地根植在血脉里,让我懂得了为人处世要宽厚待人,施善仁爱。每逢端午节,我照样会给身边的小孩戴香包和五色丝线绳,看着他们既新奇又高兴地摆弄的样子,我的心感觉像粽子里的蜜枣一样甜。

      前两年跟随女儿客居南方,在那里过了几个端午节,才知道原来南北方的差异不仅是体现在地理环境气候等方面,就连饮食习惯也有很大差异。比如说南方的粽子种类繁多,形状多样,里边所包的馅料更是五花八门,口味众多,但我总是吃不惯。每到端午节,总是会想念家乡的牛角大粽。女儿和我一样,也喜欢家乡的粽子味儿。人的味觉是有记忆的,虽然你不断接受新口味,但却一直在寻找深藏于心底的味道,那是一种记忆和安慰,能让人刻骨铭心。

      于是,我就给他们包家乡的粽子吃,另外加入了一些血糯米、花生米、莲子、红豆等巧妙搭配,青翠的粽叶包裹着多彩的馅料,煮出来的粽子色泽红润透亮,清香扑鼻,软糯弹牙。丰富的食材赋予了粽子不同的味觉和口感,收到了不同凡响效果,孩子们特别喜欢。

      端午的粽子有别于其它美食,无需添加油盐酱醋来调味,却能呈现出独特的味觉享受。当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当南方与北方碰撞出火花,当舌尖与味蕾得到充分的满足,那种享受更是一种生活的完美享受。

      站在岁月的门楣,轻拈光阴的脉络;我为你捧上一盘美味的粽香,携带一缕炎夏里舒爽的情怀,演绎一场精彩的浓情端午节。青青艾叶香,悠悠“粽”情长。在这个粽子飘香的端午节里,与家人一起共享美食,共庆我们所拥有的太平盛世。

悠悠“粽”情话端午

 

作者:王海兰 录入:夜莺 来源:原创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翠屏文学网[www.cuipingwx.org.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主办:延长县作家协会 地址:延长县文化综合大楼 陕ICP备15008994号-1